天气回暖、春雷始鸣,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:惊蛰,标志着仲春卯月的开始。
为探索中国节气文化、传统习俗,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, 我校开展“惊蛰始雷,春光复始”为主题的二十四节气之惊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。
【知识篇】
惊蛰三候
一候桃始华
惊蛰之日,“桃始华”。桃之天天,灼灼其华,乃闹春之始,红入桃花嫩,青归柳叶新,流水桃花,便勾勒出千媚百态。
二候仓庚鸣
惊蛰后五日,“仓庚鸣”。仓庚就是黄鹂,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,嘤其鸣,求其友。
三候鹰化为鸠
再五日,“鹰化为鸠”。古人称“鸠”为布谷鸟,仲春时因“喙尚柔,不能捕鸟,瞪目忍饥,如痴而化。”到秋天,鸠再化为鹰。当然,动物之间是不会相互变化的,鹰也不会变成鸠,古人只是看不到鹰了,发现鸠逐渐多起来,就误认为是“鹰化为鸠”。
惊蛰节气蕴含着哪些丰富的知识呢?让我们通过四 2 中队少先队员们的讲解来了解惊蛰节气吧!
【动物苏醒】
春雷乍响,睡了一冬的小动物都要开始苏醒出来活动了。它们从地底下爬出米,开始活动,古时候,人们以为冬眠的青蛙、蛇、蟾蜍、蚯蚓、熊和昆虫是被雷声惊醒才爬出洞穴,而实际情况是到了惊蛰节气,气温回升很快地下的温度开始升高。对温度敏感的冬眠动物本能的感受到了气温的升高,新陈代谢逐渐正常,这才是冬眠动物真正苏醒的原因。春天里有哪些动物苏醒了?让我们从学生们创意画中寻找答案。
【食育文化】
传有“惊蛰吃了梨,一年都精神”的民谚。也有人说“梨”谐音“离”,据说,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,可保全年的好收成,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。其实在惊蛰时节,乍暖还寒,气候比较干燥,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、外感咳嗽。而生梨性寒味甘,有润肺止咳、滋阴清热的功效。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镜头,来看看学生们用梨做出的那些美食!
【万物生长】
惊蛰”时节有很多秘密吸引同学们去探索。同学们通过认真查阅资料了解节气介绍、诗词、风俗等方面,同学们用绘制手抄报、思维导图等方式向大家介绍“惊蛰”。
通过以上丰富的活动,学生们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惊蛰这一节气。获得了丰实的收获,领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。让节气文化融入孩子们的生活,让文化自信根植于孩子们心中,让孩子们的童年绽放灵动的异彩。
文图|政教处
编辑|李静媛
审核|马云飞
审发|耿丽敏
冀公网安备 13040202000630号